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三节,谭家埋人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1、谭家埋人

    械斗并没有发生,瘟死的人烧了也埋了,还离人们较远,如此人才安心了,再恢复往日的宁静。可是,谭徳懿借此使用人,大胆地指挥人,来加强他的势力。他自我感觉很自傲,漂亮,灭掉了人们的议论,再不议谭家的丑事。姐姐也安生了,不闹了,她把父亲都闹死了。然而他有话不好,只能越抹越黑,谭家是要脸的人,岂能让人当笑柄?因此,他才使用苦肉计,与千户的保长早协商好了,仅赔钱而已。但是,他也觉得毒了些,要抹黑自家的二儿,于是不可告人。可是赢了,肯定赢,他掌握于师爷,能借他的势。再有文人葛先生,也能借用,就都用了。果然,马上见效,很快化解,人们还要感激他,谭家的功劳。霎时,谭家的威望日隆,猛烈升,却都是钱的功劳。然而谭家不缺钱,有源源不断的钱,来自于各家,还是白白得来的。

    两件事都结束以后,谭德懿这才想丧事,他在想:既然已淡出人们的视线,那么对父亲咋安排?父亲已年近八十,按理是喜丧,然而不为寿终正寝,但是也按喜事办。父亲终生都是要脸的人,因此总喜悦站立于门口,那就让再风风光光地走,实际上他也配。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也是终生的,自己的心智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。父亲常讲:“要恩威并施,就才能支撑得长久,是关键时刻能舍得,也才能躲过灾难。”记得,某一年,众土匪来袭时,父亲主动上献茶,好酒好饭好招待,再热情上献财宝,才与土匪成朋友,并依仗他们。至于对穷人,父亲同样能舍得,以至于厚道。父亲又常讲:“富人,是穷人给扶起来的,却也要羊毛出在羊身上。但是对他们,你应该像是养羊,养羊人能不爱羊?”于是父亲高人哪,才左右逢源,是谭家最大的功臣。对这样的功臣,肯定要风光大葬。更何况,谭家有这样的实力。却又如何最风光呢?突然,他想起“清水主”,为最隆重的礼仪。这礼仪,要县老爷亲临,能交给师爷,先这么定了。

    定下以后,谭德懿大喜,马上部署:第一,先禀告师爷,明此事,要千万确定下来。第二,算日子定七,因此拜请葛先生,置丧期近两月,含七七四十九天。每逢七,必念经,还唱大戏。第三,知丧,奔走四方,遍发请柬,邀请均是头面人物。第四,马上调动本地人,迅速搭灵棚,隆重设黑帐。才一天,就只见:帐幔低垂,白绫高悬,花团紧凑四面环绕,到处是葛先生所写的秀字。那秀字,笔走龙蛇,龙飞凤舞,如入彩云间,曼妙至极。却毕竟为丧期,就以素白为基调,让浓黑泄于头。这时候,才显哭声,于厅堂里,棺椁置于最中央。右为大,由谭徳懿率领;左为,由谭德义率领,身后各跟一行孝子,女人家眷藏匿于棺椁之后。按日子,头七快到了,于是置乐鼓,霎时乐声抑扬,隆重而萧煞。肃穆了,吓得孩不敢来,但谭家却给管饭,要的是全村人到场。因此,孩们只好强忍了,却也毛骨悚然。如此,从白天到晚上,谭家院子就满是人,从里到外。这样谭老爷就不孤单了,有这么多人送他,就算到另一个世界,那也是挺直了腰杆。可是,仅一天,都已经不指靠本地的人了,有四面八方的人,如行进的队伍。因此,哭声阵阵,哀乐浩荡,使虎头山整个都摇撼,也使得谭家人跪着也感到自豪。

    然而,地方不够了,来的人实在太多,只好开辟。于是再开辟,就在谭家院子以外,专门找空地,设计为:左搭灵棚,是念经的地方;右摆杂耍,专供热闹;从中深后搭戏台,是大热闹。又在进出的当口,更为葛先生搭舞台,摆一张桌子,以发挥他的特长,要展示虎头山上的雅儒。再旁边,也摆桌子,是收礼的地方,写清单,由高达受理。还剩两天了,却本地人彻底不忙了,只管歇息,专门吃饭。一应杂事均由外村人处理,还用不完,都想巴结,才要奉献。因此,本地人光剩吃闲饭,纯看热闹,才也就乐得个逍遥。但见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,绵绵不断,都来吊念。有千户人,集贤人,楼观人,祖安人,终南人,齐提着厚礼,都有头有脸。关键是想见师爷,但谁也碰不见,压根还没来,却他们必须先至。

    头七到了,于是讲究,主事交由郭明礼,杂事由齐贵负责。重要人才能当傧相,以为引导。分别是高生学,傅老大,傅八,马启明,刘振山,裘魁,各代表一个家族,否则还轮不到他们,再就全是外村人,都很最体面。这一天的安排是,本村人先上香,马上吃饭,要留更多的时间给外村人。但是也不能空场,须陆续上香,随时观灵堂,见机行事。平明时,本地人先上香,再抓紧吃饭,八人一桌,八碟菜,吃白馍,都很丰盛。吃过以后,各人可独自找热闹,却也要留心,要注意上香。可是,曙光才放亮,本地人就再也不操心了,外村人摩肩接踵,拥挤着来,他们只好让地方。然而也不甘心,还想观灵堂,期待开发的道场,就仍守候于门口。就才见,棺椁停于正中央,之外罩着纸船,周围一律是花团锦簇。纸船之上,是两对富贵的白鹤展翅,护金斗玉粮。棺椁之前摆八仙桌,上供祭品金灿灿,一碟碟,一层层,一串串,通达直上。八仙桌正中竖香炉,燃的是壮的香,香烟茂盛,弥漫而缭绕。香炉的两边燃白蜡烛两对,红蜡烛四对;外围是一圈的白蜡烛,能分出阴阳两界,就让火苗齐闪烁。又在八仙桌的外围,立金童玉女各两对,堆绣纸团花各一围,杵招魂幡一柄,下垂白绫花拾绫。才使得整个厅堂,齐塞得满满当当的,但还是留出一个过场。过场的两侧,能通一很细通道,然而却跪着孝子。但是右侧也置钟鼓,专供道士们起居,请的是楼观台的道士。

    时辰终于到了,因此开道场,兴**。一行道士齐上来,于是起钟鼓,奏仙乐,鸣鞭放炮,霎时烟雾弥漫,如祥云缭绕。道士们穿道场,迈方步,背诵经书,行六十四卦,踩锣鼓,煞是庄严与隆重。然后,再率领孝子们,也迈方步,跪,兴,有节奏的哭,行三叩九拜之礼,人就如波浪一般起伏。接下来是献饭,献一百零八道供饭,先让人接过去,再传递,就还同波浪一般起伏,蔚为壮观。在同时,在野外的灵棚里,同样起钟鼓,却是念经。是一群妇女,专门从外地请来的,虎头山无人会念经。灵棚里,也一样设八仙桌,供璀璨的祭品,是一对富贵的白鹤展翅,也护金斗玉粮,也杵招魂幡一柄,周围是花团紧凑。正中央,竖香炉,香烟袅袅,歌声嘤嘤而缭绕。女人们一边焚香,一边化纸,一边唱道:

    孝子跪灵前,亡者你听言:

    随幡把衣换,进堂把佛参。

    有亡魂随宝幡抬头观看,有高人来领你去换衣衫;

    这衣衫紧加工针针见性,有诸佛兴天尺件件明心;

    上绣着三百方金针引线,还有那二百四剪铰衣衫;

    每一件八万四针眼一定,按天地和人身福命归根;

    按三才和四相五行造化,定六鸟并七根八卦随身;

    按九宫混元成法衣造化,缝就了混元衣完满功德;

    这衣衫许多人有钱难买,今等你成原人穿吾衣衫;

    不论高不论低不论大,管叫你登彼岸丈六金身;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念经很热闹,但谛听的人少,只有妇女,怀抱着孩。大孩子不爱,男人们不来,都去另外找热闹。葛先生,最平易近人,也最好喜热闹。他穿一件长衫,秀目青瞿,凤眼,泄,戴一副圆而润的石头眼镜。他独自坐在桌子旁,人还未到,因此凝望。于是,山娃走过来,怀抱八爸的娃,又领其他的娃,先来笼络葛先生,求他讲故事。葛先生道:“是白讲的么?纯听热闹。教你们都这么久,却名字还那么难听?叫狗呀牛呀羊呀的,只差猪了,不懂字么。”孩子们哈哈大笑,大人也笑,他们也到了,企图听热闹。山娃道:“先生,那以后你帮人起名字?”先生睁眼道:“我起?他爹娘一生就弄出这么个成绩,还让我给抢了,是你同意么?”山娃大脸红,人又笑了。这时,裘黑狸走过来,但老远就喊:“娃呀,你都早到了?”人再笑。傅家孩子冲上去,因此一通乱打,他赶紧求饶。求饶了,见马家和刘家的孩子也来了,他又喊:“咬人的来了,咋还都赶着牛?成啥事嘛。”于是,他再遭一通乱打,人还笑了。先生也笑,喘息道:“黑狸呀,你也算学成了。没错,都不是人,却咋就不是人能笑不是人?”先生如此,人就笑慌了,都笑累了,才休息。但还不过瘾,马大牛才道:“先生,给打个乱弹,都想听呢。”

    “对,打个乱弹。”孩子们齐央求。先生就道:“乱弹乱谈,他娘的蒜苔,坐十个月子的婆娘没生娃,屁胎。”人再笑翻了。先生却问:“想听乱弹,可知啥是乱弹?”人都摇头。先生才道:“乱弹就是乱谈,历史却不是胡。上古的时候,文字还未出现,靠结绳记事。但结的绳谁懂呀?只有靠结绳的人自己讲,来传给后人,也是历史的传承。可是,干巴巴的历史谁爱听?这才要加入一些东西,让历史精彩,以吸引人,因此神话出现了。但是,各人的能力不同,所加东西不一样,于是出现混乱,甚至于矛盾,这样再讲,就成了乱谈。乱谈归乱谈,可听起来热闹,能让你激动到乱弹乱敲,因此成了乱弹,代表热闹。再以后,仓颉造字,以文字记载历史,这样的记载要斟酌,如此乱谈才难登大雅之堂。可是,还别看了乱弹,最早的记载依然是乱谈,你比如诗经。再后来,文人当天下,以文章治国家,才正式割弃了乱弹。然而,百姓始终都爱听,于是它不灭,才在民间流传,还不断演绎,并出现许多变种。比如搜神记,故事,野史,。以及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书,唱戏,打把式,卖艺,都是它的演化,都想图热闹。为啥呀?百姓苦,是想从思想中热闹。再比如口技,纯口的技术活儿,是纯粹的热闹。还比如念经,是女人也想图热闹。只可惜,这名字,如今光叫大戏给占了,但还是它的变种。”葛先生越越激动,竟至于联系到了当代,才继续道:“按本质的乱弹,是集贤的黄雄和李广的最好。再是千户的秦文正也能,也只是。至于我,只配给大家解闷儿,再就别提了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客气,还讲吧。”人们听得正酣畅,却让先生打断了。先生问:“再想听啥?”山娃道:“最古老的故事,人咋来?”先生道:“那要分两段,先讲有人,后讲人迁徙。”接着道:“人,乃女娲娘娘造的。女娲娘娘是半龙半人,因此直不起来,但是却是大神。宇宙开辟之日,天地寂寞,于是女娲娘娘也寂寞。一日,她来到水边,见湖水荡漾出她的上半身。因此女娲娘娘感兴趣,才照样去捏,用以泥,来打发时日。也不知过了多久,娘娘就捏了一地,排列开来。然而却嫌矮,看着不方便,于是支起两条腿,这就是人了,还为泥人。却突然,骤雷闪电,天降暴雨,泥人就雨淋了,水泡了,霎时断胳膊断腿。瞬间,娘娘紧急转移,掩护儿女入山洞,但都来不及了。娘娘才大呼:‘孩儿们快跑呀。’就只见,泥人忽然活了,齐奔入山洞。是啊,娘娘乃大神,一呼自然灵验,人一活,也不怕水了。可是已经晚了,在成人之前,遭雨淋,才有人天生断胳膊少腿,烂鼻子瞎眼,但也不能怪罪于娘娘,这就是人类的起源。”人们美滋滋地听着,却也遗憾。葛先生再道:“等人转移至山洞以后,娘娘有事飞天了,就光剩下人。然而又咋办?还要吃呢,这才向四方转移,这就是迁徙。总共迁徙多少次?不知道,却传中有大的两次,都从山西的老槐树下出发,是这样:沧海桑田,洪雨滂沱;水流如注,地陷泽国;黄土高坡,人类祖先;大槐树下,分出两拨:一拨先行,一路向南,可怜罹难,浩水淹没;二拨后至,号哭悲怨,为求相认,刀劈趾尖。跋山涉水,劈荆斩刺,流浪各地,分出部落;部落雄起,互争地盘,黄帝号令,一统江山;从此安稳,禅让得见,及至夏启,家了江山。就是,从夏朝起,才建立真正的国家。”

    人们听得如痴如醉,葛先生再又打断大家,还问:“再想听啥?”人都道:“咱这里。”葛先生道:“虎头山最早没名字,以后才叫黑熊山,再后叫做虎头山。”人们齐惊愕,第一次听。葛先生道:“话先一段谚语,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,渭北的黄土埋皇上,秦岭山的神仙站两厢。就是,北方胡人剽悍,勇猛可作大将;南方人俊秀巧,细腻可作才子。而关中,自唐朝以来,已成争夺之地,也为苦难之地,才与各种机会均不沾。苦难的多了,当地人要咋想?就想着长安是十三朝历史故都,为盛产和埋葬皇帝的地方,只是暂时还不好。要不然,该咋活?想求精神上的安慰,因此就与神游,还刚好盛产神仙。神仙,中国有两次神仙。第一次西周初年,是姜子牙大肆封神,第二次李世民封神。更还有佛教,由三藏西天取经,正好经过这个地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